EN 15343是欧洲塑料回收领域的核心标准,主要规范塑料再生的可追溯性、合格评定及再生含量。该标准不涉及产品的质量或功能性,而是聚焦于评估回收体系的追溯能力,从而准确计算塑料产品中的再生材料比例。
1.可追溯性
原料来源追溯:供应商必须建立完善的追溯系统,准确记录再生塑料原料的来源,包括收集地点、原使用场景、塑料类别等关键信息。例如,对于瓶级PET再生料,要能够追溯到废弃塑料瓶的生产厂家、使用场景等。
生产流程追踪: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全程监控,记录每一批次再生塑料在各个生产工序中的关键数据和操作情况。例如,记录熔融过程中的温度曲线、压力变化,改性剂的添加时间和添加量等。
产品去向记录:明确产品的最终去向,记录产品销售给了哪些客户,客户所在的地区等信息。
2.合格性评定
原料质量控制:对进入生产环节的原料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检测内容包括原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例如,对于HDPE再生料,要检测其密度、熔融指数、拉伸强度等指标是否达标。
生产过程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例如,严格控制造粒机的温度、压力、螺杆转速等参数,确保生产过程稳定,产品质量一致性。
成品质量检测:对最终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涵盖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卫生安全等多个方面。例如,检测再生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外观质量、有害物质含量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再生含量评估
再生含量计算:企业必须准确计算再生塑料中的再生料含量,并在产品标识、销售文件等处如实标注。例如,通过公式计算产品中回收塑料的百分比,确保环境声明的真实性。
4.品质要求
物理性能:再生塑料制品应具有与原生塑料制品相同的物理性能,如强度、韧性、耐磨性等。
化学性能:严格限制再生塑料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例如,重金属如铅、汞、镉、铬等的含量必须低于规定的限值。
卫生性能:对于用于食品包装、医疗用品等与人体密切接触领域的再生塑料产品,需经过严格的卫生检测,确保其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应标准。
5.标识要求
再生塑料制品应在产品上清晰地标识其再生材料含量、生产商名称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6.质量体系
质量控制记录:供应商需维护质量控制记录,确保回收塑料的质量一致性。
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