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S负责任羽绒标准是由纺织品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主导开发的,旨在确保羽绒供应链中的水禽得到人道主义对待,为行业提供最佳可行工具以确保羽绒和羽毛不是来自遭受不必要伤害的动物,并建立监管链来确认原料来源的一项认证标准。
羽绒处理商:包括对羽绒进行清洗、分拣、消毒等加工处理的企业。
最终产品制造商:如生产羽绒服、羽绒被、羽绒枕等各类羽绒制品的企业。
贸易商:参与羽绒及羽绒制品贸易的商家,包括批发商、零售商等。
养殖场:涵盖工业化饲养场和小型饲养场,包括种禽场(可选模式)。
RDS认证审核过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1.现场审核的重点配合
养殖场/屠宰场现场:
确保养殖环境符合标准(如足够的活动空间、清洁的饮水设施),无强迫喂食或活拔羽绒的迹象;
屠宰场需展示电击设备的合规操作(如电流、频率符合要求),并现场演示宰杀流程的人道性。
加工/仓储现场:
审核员会检查羽绒处理设备的清洁度、消毒流程,以及隔离存放区域的实际执行情况;
随机抽查库存羽绒的标识与追溯文件是否一致。
2.人员培训与沟通
确保员工(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接受过RDS标准培训,例如:
养殖场员工需知晓如何正确处理水禽应激反应;
屠宰场员工需熟练操作电击设备并记录数据;
仓库人员需明确认证与非认证羽绒的分拣规则。
审核过程中,安排专人配合审核员提问,确保对答准确、逻辑清晰,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误解。
3.不符合项的及时响应
若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如文件缺失、现场操作不规范),需在规定时间内(通常30-90天)提交整改计划,并提供证据(如补充文件、整改照片)。
整改方案需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若运输时间超标,需调整运输路线或更换运输工具,并记录后续执行情况。